(资料图片)
▲瓜棚里硕果累累。
▶游客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哈密瓜。记者 敖帅昌 杨 青 摄
西瓜吊空中,挂上“出生证”,可“颜”可甜,效益倍增,这是钦南区新农园合作社康熙岭镇种苗基地引进的新型智能化种植技术——吊蔓栽培技术。
6月5日,记者来到康熙岭镇板坪村委木南村,只见该基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大棚里,精心设置有水肥一体化智能设施,绿油油的西瓜蔓藤沿着搭好的架子竖直而上,一个个碗口大小、饱满结实的西瓜吊在空中,外层用红色塑料网兜护着。基地负责人邓淇双和同事们忙碌其中,检查果实生长情况,指着每个西瓜都别有的一张数字小卡片,邓淇双笑着介绍:“这是西瓜宝宝们的‘出生证’,即西瓜的授粉日期,比如‘4.28’就是在4月28日授粉,这便于掌握西瓜的成熟期。”
据了解,该基地主要从事培育纯种正宗钦蜜9号无病毒种苗,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实现就业增收,目前已为当地妇女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可为当地贡献劳动收入100万元以上。今年4月以来,该基地创新理念,利用百香果育苗的时间差,充分整合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而开展创新种植取得有效成果。
“西瓜竖着长,一亩地可种植西瓜苗1000株,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空间。”说起吊蔓栽培技术的好处,邓淇双打开话匣子,西瓜吊着养,提高种植密度,一藤一瓜实行精细化管理,无论从外观色泽,还是内在品质,都比普通贴地生长的西瓜好。进入6月以来,该基地的西瓜相继进入成熟采摘期,市场价在10元/公斤,亩产1500—2000公斤,得益于主打绿色生态种植方式,不打农药和膨大剂,施有机肥,口感脆甜,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从而慕名预定,供不应求。此外,该基地的“小黄人”哈密瓜以同样的种植方式成为网红水果,受到消费者争相下单预定。
这是康熙岭镇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培育发展新业态,走联农带农益农产业化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镇紧抓产业发展关键,强化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通过产业带动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美画卷。
上一篇:签约总额逾34亿元!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大会签下多个大单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