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Audio这牌子不用我过多介绍了,反正在疫情前那会儿,我接触到的64耳塞都是五位数的价格,贵是真的贵,好听也是真好听。当时我自用的主力塞是AK的T8IE2,播放器好像是AK300,在本地代理那看到了一条“单边18单元”的塞子,在被单元配置惊到的同时也想知道这么多单元的耳塞声音得多牛,结果就被U18T给毒到了,这爆炸的解析力和逆天的三频素质,在当时而言简直是耳塞天花板的存在(当时我并不知道他家还有一条叫Tia的东西……),最后一看价格2w+,解毒了。
从那以后,拥有一条64 Audio的耳塞就成了我的“梦想”,不过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通常情况下我是不会掏超过1万块去买一条耳塞的,从他家一直高高在上的价格来看,我这所谓“梦想”大约是无法实现的,直到这次成都展听到了U4S。
在成都展上,我听完U4S之后久久不能忘怀,并在展会文章里给出了“尽管(U4S)在64家只能算中低端价位产品,但呈现出的声音素养堪比旗舰,是一条相当有潜力的塞子,既有动圈的力度感和宽松度,又有动铁的高解析和中高频素质,甚至让我在U18S和U4S中选一个的话我会选后者”的评价,虽说展会现场比较吵(为此回到昆明后又去代理那听了一次),但其给出的声音框架和音色特征确实是我的菜。因此最终还是入手了一条,毕竟这是64 Audio而且没过万对吧。
(相关资料图)
包装配件是这牌子一贯的“不拘小节”的风格,但还是怪好看的,也挺大气。打开盒子里面的结构比较简单,上面是塞子和一个奇怪的绕线器,下面是皮质收纳盒以及三种耳套。比较神奇的是U4S的耳套都是装在一个圆形的支架上的,看上去很有趣。此外包括耳套在内的所有配件都是装在这个皮质收纳盒里的,包括64 Audio标志性的APEX配件(我喜欢叫它“气阀”)。U4S标配的气阀有M15、M20、MX三种,默认安装在耳塞上的是灰色的M15,另外两组可以放进专门的收纳容器;有意思的是颜色最浅的M20反而低频最多,而近黑色的MX反而是低频最少的。
按照官方的说法,U4S是属于“具有旗舰DNA基因”的入耳式耳塞,而官方外号“天外来客”应该是指U4S面板的独特纹理来自于陨石(我一开始以为是碳纤维),总之这外号和声音没啥关系就是了……有一说一U4S是我心目中第二好看的64 Audio耳塞,第一好看是Nio,然而声音不是我的菜。
而这个“具有旗舰DNA基因”,是指U4S的四单元圈铁架构脱胎自64 Audio圈铁旗舰,包括一个Tia高音、一个Tia中音、一个中高音和一个动圈低音单元,四路分频技术,同时还用上了他家最新的各类技术来提升声音表现和控制腔体大小,简直亲到不能再亲的亲儿子了。
我和群友聊到U4S的时候总喜欢开玩笑地说U4S属于品牌方“牙膏挤多了”的产品,这里并不是说64 Audio爱挤牙膏,而是平时不爱挤牙膏这次也属实挤多了,结合U4S八千多元的售价(我知道这不能算便宜),但就其所拥有的声音表现水准而言,这东西在性价比层面基本上一锤子把自家老大哥们全给干倒了。和友商品牌相比的话,万元内价位U4S具备很强的音质竞争力和调音的健康度,这也是我决定要抄起键盘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具体一点说的话U4S吸引和打动我的主要有三个特性,或者说对我而言属于优势吧。
一是丰饶百搭的声音风格
U4S的声音带有典型的美系丰饶饱满的风格,按照官方宣称的说法,其实U4S是既可以用作专业用途又可以用来欣赏音乐的,兼顾了专业领域和民用领域。由于不是专业人士,我只能从音乐爱好者(烧友)的角度来看待U4S的声音。
虽说饱满,U4S并不是下盘肥大的典型“美国声”,而是中频有不错的厚度和密度,低频有足够量感的同时兼具很棒的下潜和层次,讲道理在万元内的耳塞中能把低频下潜做出优秀层次感的并不多,U4S恰恰是低频“潜”得很有层次的那种(默认M15)。高频方面U4S中规中矩,在原线下有良好的解析和不错的延伸感,毛刺感不多。
总体来说U4S是一款声音中性、三频均衡,不过分强调素质感和线条感但音质的底子很稳当的百搭型调音耳塞。佩戴方面和64这几年出的新塞子一样腔体比较适中,不会再有佩戴撑耳朵的问题出现,标配的三种耳套也能适配不同人的听音喜好。至于三种APEX配件,会对声音的能量分布和耳内气压产生一定的变化,我个人是使用默认的M15无论声音还是耳压都比较合适;M20低频偏少整体声音偏通透,耳压更偏轻松一些;MX低频较多,声音的框架整体向下盘移动一些,耳压方面则相对比起另外两个要感觉“闷”一点。U4S本身的声音风格加上可选APEX的调节,基本实现了多样风格的百搭。
二是全方位优秀的音质表现
要说音质的优秀必然绕不开价格。U4S以八千多的售价,个人认为在万元上下是颇有竞争力的;撇开声音风格不谈,其本身素质的优秀也是让我颇感意外的。
U4S和榭蓝图二代一样,首先吸引我的是低频。实际上前些年由于“动次打次”四个字对低频多的耳机贬损太厉害,所以后来大家出耳机的时候都喜欢对“低频多”三个字敬而远之,烧友们也过了几年“没低频”的日子……但在大家醒悟过来之后才发现低频真的是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低频多”也并不是原罪。除了榭兰图二代之外,U4S是我今年听过的第二个低频质量兼具的塞子。U4S的低频量感不少,浑厚而有弹性,并且低频的下潜富有层次感,这样的层次感在万元内是不多见的。
中频方面没有像很多监听耳机一样做得偏薄,而是一种密度较大、厚度适中的路子,听人声虽然不是贴耳类型的,距离感不算远。在一两年前,我日常用的主力塞需要分“古典塞”和“人声塞”,就是因为两者的人声距离实在无法在同一个塞子上满足我聆听古典曲目和人声曲目的要求,而U4S在这一点上令人惊喜,人声不算远且温润厚实,男女声皆宜,并且颗粒感和中频氛围感相当不错。而高频则具备优良的解析力,属于偏直白的类型,原线下有少量的毛刺感,在更换合适的升级线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使得高频更加顺滑。
同时U4S不算难推,用中高端小尾巴就能推得很不错;播放器的话,两三千价位的飞傲M11S、海贝R6III、山灵M3U等等都能发挥出不错的音质水平,算是相当友好了。
U4S的声音不仅出色,同时也没有什么短板,如果上面说的风格方面你能够接受的话,那么同类型风格和价位竞品中U4S确有很强的竞争力。
三是饱满大气的古典听感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的曲库50%-60%是古典,剩下的则是人声、流行、ACG、影视原声和new age之类。而我对于古典曲目回放之于耳机的要求,还算比较严格。一是声场必须大,二是动态必须好,三是层次感必须强。所幸这三点U4S都做到了。
喜欢关注“古典塞”的都知道,这类型的塞子大多声音比较“素”,或者说“严肃”,比如我曾长时间使用过的IE900、T2PRO+以及Final的B1,需要注重“还原”,不仅是指乐器音色的还原,还有古典音乐演奏现场的还原。这就牵扯到是“听得真”还是“听得爽”的问题了(类似IE900和榭兰图二代的风格差异)。然后我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点贪心,偏向于“全都要”的,U4S恰好符合这个要求(既要又要了属于是)。U4S听古典整体呈现出饱满和浑厚的听感,不会令人觉得寡淡;同时庞大的声场和丰富的乐器层次能够满足对于场面和信息量的要求;最后,充沛的低频和出色的动态表现着实在聆听大编制交响的时候能提供不低的“爽”感。
U4S就是这样一条让人容易喜欢上的塞子,无论声音还是售价都相对平和且具有亲和力,外观设计和佩戴方面也不像64早期产品那样“不合群”,在集成了64 Audio四单元圈铁结构的多项技术后,最终呈现出强大且讨喜的听感。如果你的预算落在万元内价位,且喜欢厚实均衡的声音风格,那么大概率会喜欢U4S。对于已经入手的本人来说,这塞子确实值得推荐。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